公元前四世纪 第二个十年(前三九〇—前三八一年)

“周安王十二年晋孝公三年鲁穆公二十年魏武侯七年秦惠公十年韩烈侯十年郑康公六年赵武侯十年宋休公六年燕僖公十三年楚悼王十二年卫慎公二十五年齐康公十五年”

1、秦国(首府雍县“〔陕西省凤翔县〕”)和晋国(首府新田“〔山西省侯马市〕”)在武城(陕西省华县东)会战。(晋国“〔首府新田〕”自被瓜分后,连本身生存都有问题,已无力作任何战争。可能是和魏国“〔首府安邑·山西省夏县〕”,或韩国“〔首府平阳·山西省临汾市〕”会战。)

2、齐国(首府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攻击魏国,陷襄陵(河南省睢县)。

3、鲁国(首府曲阜“〔山东省曲阜市〕”)在平陆(山东省汶上县西北)击败齐国军队。(平陆在鲁国首府曲阜西北航空距离五十千米,齐国军队竟在那里吃败仗说明那是一支侵略部队。)

“周安王十三年齐太公二十四年鲁穆公二十一年晋孝公四年秦惠公十一年魏武侯八年郑康公七年韩烈侯十一年宋休公七年赵武侯十一年楚悼王十三年燕僖公十四年齐康公十六年卫慎公二十六年”

1、秦国(首府雍县“〔陕西省凤翔县〕”)攻击晋国(首府新田“〔山西省侯马市〕”。晋国此时已无地可供攻击,可能仍是魏国“〔首府安邑·山西省夏县〕”或韩国“〔首府平阳·山西省临汾市〕”之误)。

2、齐国(首府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国务官(大夫)田和,跟魏国国君(一任)魏斯,楚王国(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县〕”)及卫国(首府濮阳“〔河南省濮阳市〕”)的特别使节,在浊泽(河南省新郑县西南),举行高阶层会议,田和请他们帮助,使他在名义上取得国君的头衔。魏国国君魏斯,即向周王国国王(三十九任安王)姬骄,代田和请求封爵,姬骄欣然同意。史称田和为田姓齐国的太公。

“周安王十四年齐太公二十五年鲁穆公二十二年晋孝公五年秦惠公十二年魏武侯九年郑康公八年韩烈侯十二年宋休公八年赵武侯十二年楚悼王十四年燕僖公十五年齐康公十七年卫慎公二十七年”

1、*田姓齐国(首府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太公田和,本年(前三八八年)逝世,子田剡(第二任)继位。(原记载只因遗漏田剡一代,遂发生一连串错误。)

“周安王十五年齐田剡元年鲁穆公二十三年晋孝公六年秦惠公十三年魏武侯十年郑康公九年韩烈侯十三年宋休公九年赵武侯十三年楚悼王十五年燕僖公十六年齐康公十八年卫慎公二十八年”

1、秦国(首府雍县“〔陕西省凤翔县〕”)大军南下,侵入蜀国(首府成都“〔四川省成都市〕”)领土,占领北部重镇南郑(陕西省汉中市)。

2、魏国(首府安邑“〔山西省夏县〕”)国君(一任文侯)魏斯逝世,子魏击嗣位(二任),是为武侯。(此项记载有误。参考前三九七年。)

魏击在西河(潼关以北的黄河)乘坐御舟,顺流而下,水势奔腾,峭壁夹岸,行到中游,神采焕发,对大将吴起说:“多么美丽的锦绣江山啊,固若金汤,这是我们魏国的至宝!”吴起说:“我不认为地理形势有什么重要,国家的安危,在领导人的品德,不在山川的险阻。从前三苗部落,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鄱阳湖,可以说万无一失,但因为领导人堕落不振,夏王朝开国君王(一任帝)姒文命,把他们消灭。夏王朝末代君王(十九任)姒履癸(桀),首都也在安邑(山西省夏县),东有黄河、济水(古黄河支流,流经河南、山东两省,大部分河道今已湮没),西有华山(陕西省华阴市南),南有伊阙(河南省洛阳市南),北有羊肠阪(山西省平顺县东南大行山中,顾名思义,道路好像羊肠,易守难攻)。可是政治腐败,商王朝开国君王(一任)子天乙,把他赶下宝座,放逐远方。等到商王朝末代君王(三十一任)子受辛(纣),西边是孟门(山西省吉县西),东边是太行山,北方有恒山(河北省曲阳县北),南方有黄河,可是他暴虐无道,周王朝开国君王(一任)姬发,把他诛杀。由此看来,国家的安危,在领导人的品德,不在山川的险阻。如果主上不为国家尽责,恐怕现在跟主上同船的亲信,到时候一个个都成了敌国。”魏击懔然说:“我紧记你的话。”

魏击任命田文担任宰相。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我想跟你讨论一下你我对于国家的贡献,你以为如何?”田文说:“当然可以。”吴起说:“指挥武装部队,官兵们愿意牺牲性命,使敌国惊惧,不敢打我们的主意,你比我怎么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使政府的功能充分发挥,使全国人民安居乐业、国库充实、社会富庶,你比我怎么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防卫西河(潼关以北的黄河),秦国不敢向东侵略。而韩国(首府平阳“〔山西省临汾市〕”)与赵国(首府晋阳“〔山西省太原市〕”),不敢不对我们唯命是听,你比我怎么样?”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说:“这三项重要大事,你都不如我,可是官位却比我高,那为什么?”田文说:“当君王年纪还小,有权势的重要官员互相猜忌,随时可能发动政变,民心恐慌。这个时候,宰相位置,应该属于你?还是属于我?”吴起沉默很久,抱歉说:“我承认,应该属于你。”

柏杨曰:

当政治的运转有一定的秩序,人们也习惯并接受这种秩序时,压根不会产生“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的危机。只有腐烂的政权,在转移时才有这种特殊现象。

若干时日后,魏国宰相公叔(魏国可能设立一个以上的宰相,也可能此时田文已去位或逝世),妻子是魏国公主,公叔权倾中外,忌妒吴起的超凡才能,认为终有一天,吴起会威胁到他的职位,因而想把吴起排除,可是一时想不出妥善方法。他的一个绝顶聪明的仆人建议说:“排除吴起,易如反掌。他这个人最大的缺点是过度刚强,而且对自己的心直口快,颇为满意。所以,只要设计一个圈套,就不怕他不跳进去。你先报告国君说:‘吴起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可是,我们魏国是个小国,恐怕留不住他。留住他的唯一方法,只有许配给他一位公主,使他成为魏国的女婿。如果他志不在魏国,非投奔其他大国不可,必定拒绝这项婚姻。’然后,你在家里设宴,邀请吴起跟你同时回府,而跟公主先行商议妥当,使公主做出对你百般侮辱的动作,你也做出对这种侮辱的百般忍受的动作。吴起发现公主那么凶悍,不把平民出身的丈夫当成人,一定不敢娶她的妹妹,好了,这就跳进陷阱。”公叔大喜过望,按照计划进行。吴起果然心惊胆战,向魏击表示无福消受金枝玉叶,魏击霎时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吴起这才发觉他中了暗箭,然而为时已迟,无法挽救,恐怕魏击翻脸无情,把他杀掉,于是逃亡,投奔楚王国(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县〕”)。

楚王(十七任悼王)芈疑,早就敬慕吴起的贤能,遂即任命他当宰相。吴起就职后,雷厉风行,推动一项广泛的改革运动,制定合乎时代的法律,并建立法律的尊严,罢黜所有只领薪水却不工作的闲散官员,撤销血统疏远的一些皇族们的爵位俸禄,加强训练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反对跟秦国和解。在吴起强烈的革新运动下,楚王国陡地强大。数年之间,疆土扩张到百越(东南沿海的浙江省、福建省及广东省),北方阻止三晋——赵国、韩国、魏国的南侵,西方数度攻击秦国。各国对楚王国的迅速复兴,大为忧虑。可是,在楚王国内部,那些因改革而失势的贵族和既得利益阶层,对吴起却十分仇视。

3、秦国国君(二十二任)惠公(名不详)逝世,子出公(名不详)继位(二十三任)。

4、赵国国君(二任)武侯(名不详)逝世,贵族再拥护一任君(烈侯)赵籍的儿字赵章继位(三任),是为敬侯。

5、韩国国君(二任烈侯)韩取逝世,子文侯(名不详)继位(三任)。

“周安王十六年齐田剡二年鲁穆公二十四年晋孝公七年秦出公元年魏武侯十一年郑康公十年韩文侯元年宋休公十年赵敬侯元年楚悼王十六年燕僖公十七年齐康公十九年卫慎公二十九年”

1、周王国(首都洛阳“〔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国王(三十九任安王)姬骄,下令擢升齐国(首府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国务官(大夫)田和,当齐国国君。(早在前三八九年,已经下令擢升,且本年田和已死,此项记载有误。)

2、赵国(首府晋阳“〔山西省太原市〕”)贵族(公子)赵朝作乱,投奔魏国(首府安邑“〔山西省夏县〕”),在魏国协助下,攻击赵国新迁入的首府邯郸(河北省邯郸市),失败。(本年“〔前三八六年〕”,赵国首府自晋阳迁邯郸,赵朝当是利用迁府之际,发动政变。)

“周安王十七年齐田剡三年鲁穆公二十五年晋孝公八年秦出公二年魏武侯十二年郑康公十一年韩文侯二年宋休公十一年赵敬侯二年楚悼王十七年燕僖公十八年齐康公二十年卫慎公三十年”

1、秦国(首府雍县“〔陕西省凤翔县〕”)庶长(秦官第十、十一级)改(姓不详),发动政变,逮捕国君(二十三任)出公(名不详)跟他的娘亲,沉到河里淹死。迎接流亡河西(甘肃省中部)的贵族嬴师隰回国继位(二十四任),是为献公。(这是一件复仇公案。二十九年前的前四一五年,二十任国君灵公嬴肃逝世,嬴肃的叔父嬴悼子夺得政权,继位二十一任国君,是为简公。嬴肃的儿子嬴师隰受到生命威胁,逃亡到河西。前四〇〇年,嬴悼子逝世,子惠公“〔名不详〕”继位“〔二十二任〕”。前三八七年,惠公逝世,子出公“〔名不详〕”继位,直到本年。)

2、田姓齐国(首府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攻击鲁国(首府曲阜“〔山东省曲阜市〕”)。

3、韩国(首府平阳“〔山西省临汾市〕”)攻击郑国(首府新郑“〔河南省新郑县〕”),占领阳城(河南省登封县告城镇),又进攻宋国(首府睢阳“〔河南省商丘县〕”),俘虏宋国国君(三十二任休公)宋田。

4、田姓齐国(首府临淄)国君(一任太公)田和逝世,子田午继位(三任),是为桓公。(田午非田和子,而是田和孙。田和生田剡“〔二任〕”,田剡于前三八八年继位,前三七八年逝世,子田午才继位,此项记载有误。)

“周安王十八年齐田剡四年鲁穆公二十六年晋孝公九年秦献公元年魏武侯十三年郑康公十二年韩文侯三年宋休公十二年赵敬侯三年楚悼王十八年燕僖公十九年齐康公二十一年卫慎公三十一年”

本年无记载

“周安王十九年齐田剡五年鲁穆公二十七年晋孝公十年秦献公二年魏武侯十四年郑康公十三年韩文侯四年宋休公十三年赵敬侯四年楚悼王十九年燕僖公二十年齐康公二十二年卫慎公三十二年”

1、魏国(首府安邑“〔山西省夏县〕”)攻击赵国(首府晋阳“〔山西省太原市〕”),在兔台(今地不详)大败赵军。

“周安王二十年齐田剡六年鲁穆公二十八年晋孝公十一年秦献公三年魏武侯十五年郑康公十四年韩文侯五年宋休公十四年赵敬侯五年楚悼王二十年燕僖公二十一年齐康公二十三年卫慎公三十三年”

1、日全食。

“周安王二十一年齐田剡七年鲁穆公二十九年晋孝公十二年秦献公四年魏武侯十六年郑康公十五年韩文侯六年宋休公十五年赵敬侯六年楚悼王二十一年燕僖公二十二年齐康公二十四年卫慎公三十四年”

1、楚王国(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县〕”)国王(十七任悼王)芈疑逝世,因吴起厉行政治革新而丧失既得利益的皇亲国戚,乘丧暴动,追杀吴起。吴起逃到灵堂,趴在芈疑尸体的旁边。暴徒们乱箭齐发,射死吴起,但同时也射中芈疑的尸体。下葬既毕,子芈臧即位(十八任),是为肃王,下令宰相(令尹)逮捕作乱的暴徒,屠杀七十余家。

柏杨曰:

吴起何负于鲁国?被疑逃亡。何负于魏国?又被疑逃亡。何负于楚王国?更遭杀身之祸。吴起的遭遇,正是一个封建社会中,心直口快,胸无城府,却既有能力而又正直的知识分子的悲剧。杀妻求将,从稍后再没有人抓这个小辫子,可证明只不过是政客们所使用的一种斗臭手段。鲁国在他手中不再受侵略,魏国在他手中强大,衰老的楚王国在他手中得到重生。忠心耿耿,才干之高,历史上很难找到匹敌,竟不容于当世,不禁为吴起悲,也为那些国家悲。伏到国王尸体之旁,能在死后复仇,这种智谋,也无人可及。如果有一个国家能对他始终重用,历史可能重写。